查看原文
其他

去除麻木以至于仁:愚公班戏剧课小结汇编(二)

辛庄师范
2024-08-23

文八:

戏剧总结


学生:含光


记得戏剧版块,是从上学期末开始的。黄老师与一位家长谈了一次话,支持她用戏剧的方式来为我们上一堂大课。于是戏剧老师在无声无息中开始了面谈,开始融入进来


说实话,在第一次面谈时,我对这次的课并不在意,直到在面谈的最后,老师的情绪忽然从平淡到达激烈,且把我惊醒,让我不得不面对内心时,我才第一次认同了这位代课老师——江华老师。


我第一次工作的开始大概是在寒假,那时老师让我们凭在分享时的基础,完善出一个故事。


那时也许是放假让整个人变得膨胀,因此从开始就给自己下了“我肯定能做好的魔咒”,所以慢慢又把戏剧淡忘了,直到最后老师来催稿才临时抱佛脚,瞎写了一桩故事出来。


时间来到正式上课,课程有很多的内容,有读经、每个同学的文字分享,也有对整个戏剧的的润色。


整个的课程的进度非常快,很多事情都要课下完成,这对我这种不是很会办事的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,在当时做一些事时,有时的感觉还是很不好,去做一些事,“你感觉”与“你做”的差距就展现出来了,有时想做,若抓不住当下那一念,转眼就又无所事事。当再想起时,已经是很久之后了。


在戏剧课上,有文字分享这个环节,我分享的是《逍遥游》。当时在分享时,读了一遍后老师说不好,便“问了”不好在哪。老师说:读什么,怎么读不重要,主要是读的时候在不在意,心在不在


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,我在舞台上主要的问题,就是:在台上,很多话语很多点直接就划过去了,甚至有些时候心根本就不在台上


江华老师上课有点像做饭,把所有人的习气混合在一起,再拿出来放到他该在的地方。在上课的期间,整体来说感觉每个人都从刚开始的有些拘谨,到后来开始敢于呈现出真实的自己,甚至能放开自己。


一个月的时间不多,感觉还没有准备好就开始了预演,奇怪的是虽然台下的人很多,内心却没有想象的紧张,整个预演还是很放松的。


也就是在那时忽然意识到,老师一直给我们重复的,用各种方法带我们读书,不是在教表演的技巧,而是在教我们在舞台上应有的觉悟,在台上有了对自己的认同、确信,那些四散的光也就变成了老师与我约定的“两百斤的金鞋”。


最后一次演出结束,老师跟我讲这次的演出,有些急了,一想也是,当时注意到了观众,也因此太在意观众,捡起了自己,这样反而没有预演开心。


最好还是用老师给的老办法,早早用水龙头泼自己一脸水,越多越好。不要脸,挺好。

这就是,“我的戏剧课”。


【评:非常好!很坦率,很真实,比江华老师整理的第二轮面谈记录还要直接。江华老师与我们工作过程中,可能最打动大家的一点,就是她能豁得出去,玩真格的!对自己的生命负责,首先就要有这种态度。】

 


文九:

了解自己


学生:万仞

之前在家经常做些小手工,能体会到许多看起来难的事实际并不是看起来那样,反倒是十分容易上手。


所以当接触一样新事物(如乐器)时,总会带着一种(迷之)自信,认为只要下功夫,不多会便能掌握(或许是因为难的事都不大敢碰)。


说来惭愧,当江华老师开始面谈时,首先想到的是,会不会为此花费很多时间,从而扰乱干其他事时间的正常运转,而不是动真格的想把这件事做好


老师说要创造一个人物时,我也仅是把自己早已编好的故事拿来应付。到了寒假,意识到自己的愚蠢行为,发邮件向老师表明重写角色的想法并向老师道歉,这才真正开始创作自己的剧本。


剧中的主角起名叫“杨兴”,原本仅是因为在故事中兴汉室,可这“兴”实在是一个好字。戏剧版块开始前,希望通过这个版块更加了解自己,希望能玩得尽兴。想把事做得尽兴,最少可以活在当下。


戏剧课刚开始,江华老师上课从不按套路出牌,每一天都是崭新的。早晨有同学的文字分享与中国戏剧发展史分享,分享的同学都不知道将面对什么,既害怕,又觉新鲜有趣。


到我,老师让我演一位高知团代表,让其他同学扮演“又聋又瞎”的村民观众。同学们将观众演得极好,难坏了台上的我。


本准备好关于“泉州梨园戏”的材料可谓完全派不上用场。硬着头皮在捣乱的同学前,说与村民观众八杆子打不着的资料,刚找到些感觉,想好怎么说,时间到了,只好灰溜溜地下台。


此经验可谓相当宝贵,随机应变能力提高,也敢应对台上的突发状况了,之后甚至有些迷恋这种“见招拆招”的成就感。


在一位同学的戏中演得太过放松,本色出演,在私下的排练不超过五次,甚至在最后演出前大改剧本并没有抽时间排练,每次排练时的词都完全不同,开始相信自己的应变能力。


最后演出时,是新剧本的第一呈现,在公开彩排谢幕时随口添了一句彩蛋,竟起到了不错的结果,实在喜欢这种有变数时随机应变的感觉。


最后收尾排练不够,配合不好,遭到了老师的正义批评。老师说,演员要做到能收能放,能在没感觉的时候找感觉(有无感觉只是一个界定),能瞬间入戏。


当一个演员在状态时,他就是角色,一言一行都是当下最好的呈现。一人演六个角色,要使每一出戏都得到最饱满的呈现,十分不容易。


刚开始且不说饱满,我演角色台词含含糊糊,加些南方的口音,好几出戏观众几乎看不懂剧情,只见几个人上来了,说完话又下去了,接着又是下一幕完全不同的剧情。

老师让我提出每句台词的关键词,并一遍遍告诉我,你就是他,你就是杨兴,你就是林渊,你就是杨雄,你就是赵濂……


演一出好戏,要注意舞台的平衡(不能偏台),要注意台词的平衡(需在保证主角的主角地位的情况下,尽可能多地给自己加戏),倒有些像打太极。


每个人除了自己好几个的角色外,还有一个最妙的角色:愚公班同学,自己演自己,真正的本色出演。


这倒是方便了我达到此次戏剧课的目的:了解自己。本想通过这次课把自己的边框摸透,一个月下来,反倒是把边框给打破了。


生命多姿多彩,为何给自己束缚住,又为何不让它更加洋溢?戏剧课的愿望算是达成了。


【评:真正的了解自己,即“知天命”。“知天命”之前,都是在不断认识自己的成长之路上。当然前提是,你愿意上路么?——而这叫作“志于道”。】



文十:

戏?


学生:方达


在寒假里,空闲时,按照老师的布置的任务,编了编剧本。也就是把当时想到的东西写了下来,说剧本,也不像个剧本,没有个完整的故事。没把这事看太重,就当是“任务”了。


本以为是把全班每个同学编的故事整合在一起,做出大戏。可谁也没想到会像我们呈现的这样——一个一个故事,其中没什么关联。我的故事呢,没结尾,也就成这个样子了。


上学期末,江华老师和我们面谈完又给我们上了一课。上课时,老师凶悍得很。大家谁都不了解老师,只知道她是小学班的家长一位,一上来就对我们“凶”,实是把我吓了一跳。


大概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在寒假里认真对待这戏剧作。并不喜欢这样的开场白,不喜欢“吃硬”。觉得老师挺古怪的,一上来就大吼大叫,有些郁闷。


版块开始了,要演,我就可以演好。第一个星期,还记得第一天,每个人都被全班所有同学夸自己最大的优点。感觉自己看自己和别人看我,是不大一样的,有时看自己会感觉良好,也有时会在不经意间感动到别人,做最“在心”的自己


老师一开始就跟我们讲,问我们,要我们把我们真正想演的角色演出来——就是把最真实的自己、最想做到、成为的那最“天真”的样子演出来。出来了,那就是你。演出来,就有了生命。他本来就有生命。


相信这“戏”都是真的,这就是自己,最站得稳、立得住的自己。真实的,他就会不一样,超越了“戏”。


记得在第二个星期,上课时,老师突然冒出一句:“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有的,心情不好的时候管它呢,随它去,不去想它过会儿自然就好了。”


很喜欢,是这样的,做到不为心情所动,它也就过去了。时刻都在自己这里,因为做对了,自然什么都对了。


就在那天,有位同学分享了一段喜欢的文字,——李白的《将进酒》。他朗诵完了,问谁还愿意朗诵出来,我举手了。


第一句诵得像是个酒鬼、幽灵,被老师叫停了。李白虽喜酒,可那豪迈,担当都得在。可尽兴时尽兴,有担当时担当,不忘国忘民,全在《将进酒》里,诵出来,就都有了。


老师让我和她一起诵,你一句、我一句,气魄来了,动了全身,吼出来!“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宵万古愁!”酒在诗里,诗在这里,把诗诵出来,在我们这里。全身发抖,久久不能忘怀。把一身正气拎了起来。


说实话,当时觉得江华老师真古怪,上课时没太多笑脸,察颜观色没什么用,只能安分守己。刚开始排练时,一直想演出感觉,老是问其他同学我有什么还要加强的地方,老问老问,也得不到太多特别具体的建议。有时膨胀,觉的是不是对戏的同学的问题。


排练多了,也会没了那种“新鲜感”,当时觉得排练主要是为了熟习台词、走位、等……“感觉”还是要回到自己这里找,所以排着排着也会有些不耐烦。想要提高,却有些不知何处着力。


后来,老师问我有没有想过往这方面发展,我说:“有。”但我怕自己膨胀,更担心自己其实和其他同学一样,想和专业演员媲美。


实是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。再后来,在我们公开彩排之后,一起看了自己的表演,还是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。是想过往这方面发展,但和想做个艺术家、想唱歌、想练武,大都一样,只存在脑海里。


这次版块发现了又一件自己有天分、喜欢做的事。版块让我展现了出来。有时就会“这个不喜欢、那个不想做,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”。


似乎有些明白,要做事时就做事,该怎样做就怎样做,自己会知道该怎样做,大大方方。该尽兴时就尽兴,能放下时也能放下,要拎起来时全力以赴。如果有缘,还是很想,很喜欢向这方面发展的,自己也要努力。

今天早上,看到学校大屏幕上写了一行文字,大意就是把每天的自己做好,每天清清明明,给自己,给他人带来最大的喜悦。每天都这样的充实,到时候了,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。想,是这样的。


当时,总是想知道别人的看法感受,一般得不到想要的细节反馈。后来发觉自己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,只要自己尽兴了,就足够了。把自己感动了,成长了。


每次排练对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有体察,让自己更容易地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了。感受每一个角色不一样的形态,把每一个角色的气质展现出来,世界之大无其不有,能屈能伸。有意思。


以前总好奇演员演戏是个什么样子,为什么会感人,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,完全想像不出来。演完戏,做了次演员,原来演员是这样的啊。


在我做老大时,躺在那张转椅上,墨镜架在鼻梁上,一身纯白的西装,外面披了件纯黑的大风衣,大衣的那对袖子搭在肩头。我把大衣一抖,后面就有人接住。坐在舞台中央,感觉时间被我暂停了,灯光打着,打在我身上,剧场里一片寂静。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我身上,我把眼睛闭上,美妙。


最后演完戏,看着江华老师走在校园里,身穿一件淡粉色的大衣。年轻,就要像老师那样,才华横溢,流淌出来,玩,就玩得真正尽兴,洋洋洒洒。越活越年轻。同样的,也是不偏不倚。神奇!


【评:很好!很入戏。进得去,还要出得来,这样才不沾不滞,得真自在。】

 


文十一:

戏剧总结


学生:思省


从1月3日到3月22日,这幕大戏从开始到结束。这段时间经历了很多,收获很多。与江华老师面谈时,谈到读书。我说有些书读了没感觉,老师反问我,没感觉不是一种感觉吗?我很赞同这句话。


面谈之后我认为这次戏剧一定非比寻常,很是兴奋,结果寒假却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面,总是踩着点才交,甚至迟交,很不应该。


戏剧课第一天就是我分享,一上台就紧张、不知所措。尽力想去表达,却又说不出什么。第二次分享虽要好些,但状态还是不对。直到后来同学分享时才觉得放得开。特别是《水调歌头》,似乎真正看到了那月,感受到所谓“古今同一月”了。


从第二、三周左右,我都是在课上很尽兴,大有感触,课下就生闷气。一是认为做海报是大家的事,却都推给我干;二是认为同学不好好配合,再加上生病,每天都板着脸,一直到最后演出,才放下这些,才觉得很过瘾。


后来静下来想想,其实每一个人都很辛苦。但只有我会觉得不公平,将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。事情没完成好,是因为自己没有立住。自己应该去做而不是抱怨。心里也明白,但还是被外在的“我”带跑,而不愿相信真正的“我”。


江华老师分享的《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》,对我触动很大,特别是谈到尊重。我总是去强迫别人,告诉别人所谓“正确”,但那人却往往不会理会我的“好意”,包括对我自己。


现在才有所警醒。还有对于当下,我太容易沉浸在过去和未来,而现在却是一团乱麻,现在知道,要活在当下。


在戏剧课上,有时觉得人生如戏,而我只是在扮演一个叫万轩羽的角色而已。但又觉得戏里戏外都是真实的,有好多次,听见江华老师说,你不是你,你敢不敢把这个叫“自己”的面具扔掉,再踩上几脚,每次都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。


我是我,我又不是我,我可以是万轩羽,可以是林渊、是米线婆,那为什么我不能是孔子,是尧是舜,是圣人呢?只是不敢认而已。之前听了很多道理,都没有真正的相信,现在好像有些相信了。


“愿我看到真实的你,愿我触摸到真实的自己。


【评:“爱生闷气”这一点需要看看。从心理学和身心灵的角度,当然会有很多解释和体谅。但最直接、最持久的解决之道,就是“学大”二字。】



文十二:

认识自己的丰富


学生:子儒

四周的戏剧课过去了,但我却觉得,这课从未开始,也从未结束,在之前表演的戏剧中,同样是很过瘾,但当表演结束后,总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,有不舍,有留恋那在舞台上尽情发挥的畅快,还有点儿痴迷那其中,好像与另一个灵魂的沟通


可经过这四周,我发现之前以为是我去寻找碰撞到的灵魂,其实不是外求来的,而是自己本身的丰富中本有的。不管是自己剧本中的将军,别人戏中的土匪、店小二、热血青年还是修车师,他们的样子都在我身上,不过只是我的一部分。


在我自己的戏中做主角,把握剧情,提醒同伴;在其他人的戏中,做配角,找到该有的位置,做合适的配合。


开始两周,虽说我在演,可就是感觉不对劲,怎么演都蹩着一股劲。第三周时老师与我们第二次面谈,我说了我的状况,老师说,演戏不是为一个人在舞台上表现,要学会和同学们配合,找到自己该有的位置。


开始我并没觉得就是这样,可是再去排戏的时候才发现,我的确就光想着怎么演好自己的角色,却没有去想整幕的效果,团队的配合,之后我就在努力融入每一幕的情境,尽量不主动出击,而发生什么,做出当下的回应


老师一直提醒我们,课上所收获的,不要只是在课上有所改变,要带到生活中去


整个的过程,整出戏剧,却就像我们的人生,在你我自己的世界中,没有你我,就没有世界,你我是世界的中心,一切因为你我而有意义。


而在别人的世界当中,你我的存在可能并不重要,没了你我,世界照常运作,并不多什么少什么。而在生活中,恰恰这三千大千世界是相互交错相容的,我不仅(但也)活在我的世界中,也不仅(但也)活在别人的世界当中。


所以在戏剧中的尽情发挥,回到生活里同样可以活得尽性,真诚的面对自己,面对外在,就是中肯的活出你我的人生。


【评:慢慢来,喜欢当主角,也要学会守住一份寂寞。其实,人生的剧场里,那些熟知的和不熟知的观众都不是最重要的。最重要的观众,祂从来不说话,也从来不会离场,祂只是静默地看着你。祂的名字叫作“天”。】



文十三:

戏中人,人中戏


学生:灵枢


窗外,雨沂沂沥沥,两树樱花开得正好。戏剧课结束已有两周,却迟迟没有提笔。或者因为感受太多,又抑或仔细搜寻后却仿佛什么都没有,每次想写时头脑都一片空白。


想起戏剧版块时有次吃午饭,当时因为自己的戏遇到了瓶颈,情绪有些低落。看见同学们在餐桌上有说有笑,偶尔冒出的话能让大家笑上好久;一瞬,有种豁然之感。这何尝不是一出精彩大戏?有人烦恼该如何出演吗?


不过没有小说中主人公顿悟后便武力大增的桥段,而是“悟后起修”。和同学们的排练中,依然有各种困难需去面对:而且问题全出在自己身上。


试图让那个“她”落下来,也想真正的听到搭档的话,看到他们的反应并给出反应,可总是有些不太如意。


比如听到周瑾的关心,我就是觉得“让她说,懒得理她”;听到哥哥大放厥词,就是“已经习惯他这个样子,让他说好了,懒得理他”,又开始陷进“给不出想要的反应怎么办”的“泥沼”。


下课后急吼吼地去问江华老师,老师淡淡回了一句,那是你的反应,不是她的。


“时中”确实不是说说的事,有时还未意识到,就已偏出去十万八千里了。果然“只缘身在此山中”啊。


不知不觉,就到了《十九人的晚自习》正式演出的时候。演时,并没有如何激动,心中只觉有种平常,还有点“欢喜”


又平常又不平常的大戏,终于落下了幕,却又是刚刚开始。转头看时,雨仍在下,两树繁樱仍正烂漫。


而我们又何尝不能?何尝不是?


【评:很好!“一春常是雨和风,风雨晴时春已空。”】




文十四:

戏剧的启发


学生:子谦

四周的戏剧版块结束后,它带来的收获与影响却一直启发着我。在华德福参加过很多戏剧的课程,但这次却不同往常,以前也是有剧本、分配角色、有服装、有舞台、有观众,课上也做游戏、练习,区别就在于,在呈现一部戏剧的过程中,是否带着觉知


之前总觉得,演戏就是装扮,哪里想到其实台下什么样,台上就是什么样,都是自我最真实的呈现。以前我从来爱挑最龙套的角色,拒绝在舞台上呈现自己,在生活中也是,遇到事情就爱“一笑泯恩仇”,而不是明确表达自己,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都是和稀泥。


到了台上,众目睽睽之下才知道,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,所以说,诚者毋自欺也,要真诚待人得先真诚面对自己。


很多时候会习惯性作出反应,很方便,但成长的机会就被这样一次次闪躲开了去。


问题和困境来了,唯一的方法就是迎面而上。肯定自己,正确的事,就笃行之,知道错了,随时承认并改正。只要呈现出来,就是掷地有声的。


一开始演戏很放不开、放不下,有天老师说,难道尧舜就是这种扭捏的模样吗?令人不禁扪心自问,我所确信和向往的人格,不就是要“大”么?那这种不好意思,自然应当突破。


虽然内心会抗拒,但人总应当有所成长,逃避来逃避去,时间很快就在这样的状态里过去了。其实放下既有的成见和包袱,给自己一个当众发神经的机会,代入另一个性格,真的很过瘾。


真正放下一次后,就知道日常生活中也应当是这种状态,和其光、同其尘,放下别人和自己设下的定义,活得轻松一些。


最后一天,老师说了一句话带给我很大的启发:“有局限,突破就是了嘛!”但说来轻巧,谈何容易,可是只要看见了局限和不足,不就是在成长和突破它的路上走了一半了吗?


在成长的同时也接受自己的缺陷,放下条条框框。知道个人的能力有限,但不放弃,不断地生长。如此,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


【评:很棒!一个“诚”字,就可以通天。】

真诚推荐

辛庄师范三届“新教育”中国文化课程研习营

2019年7月28日--8月10日


第二届研习营播报|第五天:生命的样子






辛庄师范


线上线下,课程丰富

文武医艺,样样兼备



▼辛庄师范网络学院小程序





★  辛庄师范由立品图书董事长黄明雨创办,致力于“重建大人之学”

更多信息请登录

 “一滴水”的新浪博客

 “立品图书”微信公众号

 “辛庄师范”微信公众号

★  咨询及报名邮箱 xzsf_school@sina.com

★  扫一扫或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。




 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辛庄师范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